飼料酸化劑替代飼用抗生素比較分析閱讀次數 [4231] 發布時間 :2017-07-28
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應用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抗生素被逐步替代的呼聲越來越高,因而飼料酸化劑等飼料添加劑的應用研究也日漸增多。就飼用抗生素及酸化劑的應用作一比較分析,以供飼料生產者及養殖戶參考選擇,從而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1、抗生素具有的正面效應
1.1 對動物某些疾病的治療作用
對于控制疾?。龠M動物健康生長極其重要.這是抗生素的正常藥理作用。
1.2對動物某些疾病的預防作用
預防傳染性疾病,保證畜禽的健康生長.如鹽霉素的應用可預防球蟲病的發生。
1.3促生長作用
使畜禽生長速度加快,也即催肥作用,可使某些動物飼養周期縮短,提前出欄。
1.4提高飼料轉化率
使之在相同飼料條件下達到不同的飼喂效果,或利用較少的飼料達到相同的飼喂效果.從而節省飼料,提高效益。
1.5提高動物產品的產量
使產蛋動物多產蛋,產奶動物多產奶,產毛動物多產毛等。
1.6提高動物產品的質量
可提高肉蛋奶的產品質量,包括提高幼仔的存活率等。
1.7改善動物飼養環境
包括使環境中各種致病菌減少,動物糞便排泄量及糞便性質的變化等。
1.8改善動物機體的機能狀態
即提高動物機體的抵抗力.從而增強動物應對外界不良環境的能力,以及減少動物因各種應激反應所造成的損失。
Hays(1978)和Zimmermann(1986)總結了大約1200個飼用抗生素應用于豬的試驗.結果表明.在畜禽飼料中添加亞治療劑量的抗生素對于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同時對其長期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也存在爭議。
2、抗生素具有的負面效應
2.1過敏反應和變態反應
過敏反應癥狀多種多樣.當某些抗菌藥物殘留于肉食品中進入人體后.可使部分敏感人群發生過敏反應。
2.2三致作用
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當人們長期食用含藥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時,這些殘留物便會對人體產生有害作用,或在人體中蓄積,最終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近年來人群中腫瘤病發生率不斷升高.這與環境污染及動物性食品中藥物殘留有關。
2.3對胃腸道菌群的影響
正常機體內寄生著大量菌群,如果長期與動物性食品中低劑量的抗菌藥物殘留接觸,就會抑制或殺滅敏感菌,耐藥菌或條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壞。使機體易發感染性疾病。
2.4細菌耐藥性增加,給新藥開發帶來壓力
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實際上等于持續低劑量用藥。動物機體長期與藥物接觸.造成耐藥菌不斷增多.耐藥性也不斷增強??咕幬餁埩粲趧游镄允称分?。同樣使人長期與藥物接觸,導致人體內耐藥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動物體內.還是在人體內.細菌的耐藥性已經達到了較嚴重的程度。由于藥物濫用.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不斷加快.耐藥能力也不斷加強。這使得抗菌藥物的使用壽命也逐漸變短.要開發出一種新藥并非易事。
2.5給臨床診治疾病帶來困難
長期接觸某種抗生素.可使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下降,以致引發各種病變,或用藥時產生毒副作用.給臨床診治帶來困難。臨床致病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加.使抗生素的藥效越來越低。在動物養殖中.發生感染性疾病時.若使用幾種抗菌藥物均無效。不但加大了飼養成本.而且使病程延長.影響了動物的生產性能,使養殖利潤下降,甚至血本無歸。
2.6藥物殘留與生態環境
隨著世界各國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關注抗生素在環境中的蓄積、轉移、轉化和對各種生物及人類健康的影響。
研究發現.濫用抗生素給人類帶來越來越大的麻煩.飼料中長期添加抗生素可導致許多不良后果。低劑量的抗生素長期排入環境中,會造成敏感菌耐藥性的增加。隨著對動物性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及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人們逐漸認識到飼用抗生素的種種弊端.抗生素殘留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尋求飼用抗生素的替代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專家研究的熱點。
目前飼料酸化劑已被畜牧業發達國家普遍推廣使用,并成為替代抗生素的重要飼料添加劑。
3、飼用酸化劑具有的重要功能
3.1降低胃液pH值,促進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激活,調節胃排空速度
飼料酸化劑的作用源于其酸化效應,即通過降低胃腸道中的pH值,保持最佳的消化環境。當胃內容物pH值為2.0時,胃蛋白酶迅速活化;當pH值提高到4時,活化速度緩慢。胃蛋白酶適宜的pH值為2.0~3.5。當pH值大于3.6時,活性顯著降低;當pH值大于6.0時。胃蛋白酶失活。因此,胃內容物pH值影響飼料蛋白質的消化。早期斷奶仔豬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發育尚不成熟.當仔豬由母乳提供營養轉變為飼料提供營養時.仔豬胃內酸度不足,很難達到成年豬胃內的酸度(pH值為2.0~3.5)水平。因此,添加酸化劑不僅可激活胃蛋白酶源,同時還可直接刺激消化酶的分泌。
3.2防止飼料霉變
通過在飼料中添加酸化劑.可以防止或控制飼料中霉菌的繁殖。保持飼料的新鮮度,從而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物質利用率。此外.由于鐮刀屬霉菌毒素采用一般的霉菌毒素吸附劑難以控制其對種畜如母豬的危害,因而常常因霉菌毒素的雌激素樣作用.導致母豬發生流產、死胎率升高、仔豬下痢等。由于受到霉菌毒素的影響,疫苗和抗生素的作用降低.導致免疫機能受到抑制。因此飼料中的衛生狀況將直接影響母豬的生產性能。通過添加酸化劑可減少霉菌毒素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為仔豬發揮遺傳潛力提供良好的條件。
3.3替代抗生素
病原菌的耐藥性問題已受到廣泛關注.其中大腸桿菌的耐藥菌株大量存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大腸桿菌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酸化劑作為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的抑菌殺菌添加劑為人們所重視。研究表明:酸化劑可調控胃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特別是可以減少大腸桿菌的感染。Liu Y.G.(2001)報道對具有耐藥性的大腸桿菌菌株.可通過添加酸化劑達到抑菌、殺菌的目的。
3.4提高鈣的生物學利用率
添加酸化劑不僅可降低胃腸道內容物pH值,而且可與飼料中的礦物質如鈣發生螯合作用.促進腸道對鈣等礦物元素的吸收。鈣在母豬妊娠或哺乳階段極為重要,Coupel(2001)報道.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大腸中的鈣以不溶性的磷酸鹽形式存在.通過酸化劑的使用提高了腸道酸度和鈣的溶解性.使鈣的消化率由47%提高到55%。鈣的利用率提高有助于仔豬的生長發育.預防死胎的產生。
3.5調控電解質平衡
日糧電解質平衡(DEB)可以用(Na+K+Cl-)meq/100g飼料來表示。Coupel(2001)報道,酸化日糧導致DEB降低,有助于預防分娩母豬無乳綜合癥(MMA)的發生,并預防泌尿系統的感染.同時有助于減少死胎和提高血鈣的生物學利用率。當然.動物調節酸堿平衡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酸化劑的添加量過大.則可能造成酸中毒.導致生產性能下降。
3.6抗應激作用
多數研究結果認為,延胡索酸、檸檬酸等酸化劑對保持動物消化道內環境平衡、預防熱應激等作用效果較為顯著。其原因在于酸化劑在體內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碳酸氫鹽,可緩沖血液堿性造成的危害,使血液pH值保持在適宜范圍內。從而避免或緩解熱應激,保持機體健康等。
3.7改善適口性
雞飼料中添加檸檬酸可提高飼料適口性,提供能量,促進雛雞生長.減少脂肪肝。增加血磷含量.提高日產蛋數及蛋重。豬飼料中添加乳酸可促進仔豬采食.增強胃蛋白酶活性.提高對礦物質元素的吸收率,提高飼料消化率.減少腹瀉等疾病發生。
3.8環境的保護
酸化劑一般以檸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等有機酸為主,在日糧中的添加量以1%~2%為宜.可減少腸道微生物產生氨氣等有害氣體,改善腸道內環境,并具有抗應激、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4、酸化劑可替代抗生素的原因
隨著某些抗生素和生長促進劑在動物飼料中的禁止添加,人們開始了替代產品的研究。大量試驗結果表明.酸化劑在維持和促進動物生產性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物。
4.1 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無抗藥性
酸化劑主要包括有機酸和無機酸及其復合物。目前使用的無機酸化劑以磷酸居多。有機酸化劑主要有檸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蘋果酸、山梨酸、甲酸、乙酸等,這些酸制劑可直接參與體內代謝,如檸檬酸、延胡索酸等就是三羧酸循環的反應物或中間產物。乳酸則可以通過代謝釋放能量.不產生有害物質.并且可為動物提供能量及營養物質。使用后無有害物質殘留.不影響畜禽產品質量.不影響人類生存環境與健康。
4.2促進畜禽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產品品質
飼料酸化劑的作用源于其酸化效應.添加酸化劑不僅可激活胃蛋白酶原.同時還可直接刺激消化酶的分泌.進而改善飼料消化率.促進動物生長。
4.3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防止各種傳染性(病毒性、細菌性)疾病和調整機體生理機能
酸化劑進入畜禽胃腸道以后通過降低pH值,促進乳酸菌等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同時改變有害菌群的生存環境,抑制或直接殺害有害菌群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和梭狀芽孢桿菌等。研究發現在仔豬飼料中添加酸化劑后,仔豬的免疫功能增強,尤其是紅細胞的免疫功能。在家禽日糧中添加有機酸可以提高家禽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4理化性質或生物活性穩定
酸化劑對氧化及溫度變化穩定.可與飼料混合均勻.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能有效地進入胃腸道發揮作用.不影響飼料適口性:酸化劑還能刺激動物口腔味蕾細胞.使唾液分泌增加從而增加食欲.提高動物采食量.起到調味劑的作用,同時可促進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吸收利用。
4.5與其他飼料添加劑混合.不發生或很少發生配伍禁忌
酸化劑可分別與酶制劑、益生菌、抗生素、寡糖、植物提取物等合理配伍.表現出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4.6提高動物抗應激能力
有機酸中檸檬酸、延胡索酸等是三羧酸循環中的必需成分??稍趹顟B下用于ATP的緊急生成而作為抗應激劑使用。
4.7改善環境
酸化劑可減少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如氨氣、多胺類物質(尸胺、腐胺)及揮發性脂肪酸的產生,改善消化道內環境及生態環境。
5、飼料酸化劑與抗生素對畜禽生產性能的影響比較
5.1 豬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與酸化劑后的生產性能比較
據Dansk Slagterier(2001)對在豬飼料中添加酸化劑的研究結果表明,有機酸可替代抗生素.穩定發揮促生長的良好效果。在仔豬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可使仔豬日增重平均提高l0.8%,飼料轉化率提高3.4%.而在仔豬飼料中添加有機酸化劑后.仔豬日增重可提高7.1%.飼料轉化率提高2.8%。以上數據表明酸化劑可替代抗生素.發揮促生長作用,而酸化劑與牛至的含酸復合物可使日增重及飼料轉化率的提高幅度與飼用抗生素的數據差異減小。
5.2 家禽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與酸化劑后的生產性能比較
Hyden(2000)報道在肉雞飼料中添加酸化劑.可調控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促進有益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增殖,達到預防疾病、提高生產性能的目的。試驗結果表明,添加酸化劑的效果優于添加抗生素阿維拉霉素的效果.并使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綜上所述,飼料酸化劑不僅可以降低胃腸道pH值,激活胃蛋白酶源,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改善飼料及胃腸道內的生物活性,并具有促生長、防病保健的功能。在關注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今天,酸化劑作為高效、無污染、無殘留的促生長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飼料添加劑,符合取代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劑的要求.是一種很具潛力的綠色環保添加劑,在養殖業上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